6月29—30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主辦、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風電事業部承辦的中國中東南部風電開發研討會在湖南株洲召開,共有來自政府部門、國內外風電企業以及研究咨詢機構的700多名代表出席會議。其中,全國20個?。ㄊ校┖徒?0個地方市、縣能源主管部門都派代表參加了此次研討會。與會嘉賓圍繞“低風速風電”和“分散式風電”兩大主題,深入探討了我國中東部和南方地區風電開發存在的機遇與挑戰。
根據我國風電開發建設的資源特點和并網運行現狀,《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在做好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等工作的基礎上,加快開發中東部和南方地區陸上風資源的建設思路,并確定了2020年中東部和南方地區陸上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4200萬千瓦以上,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到7000萬千瓦以上的發展目標。中東部和南方地區將成為我國“十三五”期間風電持續規?;_發的重要增量市場。在這些地區,風資源分散,風況條件更加復雜,連片集中開發模式難以適用,分散式開發則是更可行的方式。然而,低風速風電開發面臨著部門協調、征地等難題,分散式風電建設也缺少可資借鑒的經驗,這些都是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湖南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長劉年來致辭表示,近幾年,湖南的風電產業取得飛速發展,成為中西部內陸地區山地風電開發示范省。湖南有著豐富的分散式風資源,主要集中在株洲、郴州、永州、衡陽、婁底、岳陽等區域。未來,湖南將按照三個優先原則開發分散式風電:一是優先開發電網消納能力較好、靠近負荷中 心的區域;二是優先開發建設條件較好,風資源相對較為穩定的區域;三是有序開發對環境影響較小的區域。
株洲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何劍波則指出,目前,株洲正在全力打造株洲動力谷,按照3+3+1的軌道體系,積級培育與之相關聯的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下一步,株洲將加大對風電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大力扶持以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建成一批風電項目。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丁榮軍主要介紹了中車株洲所的風電業務板塊:該所研發了能夠適應高溫、高海拔、高寒等不同環境氣侯條件的風電機組產品,打造了完整的陸上風電產品線。在低風速機組方面,中車株洲所曾在國內率先推出2兆瓦低風速機型,并參與了一些行業標準的制定。
在隨后進行的主旨發言環節中,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認為,雖然還存在部門協調、用地等方面的問題,但中東部和南方地區有著充足的風資源可供開發,而目前只開發了其中不到百分之7的資源量。同時,隨著技術突破,低風速風資源開發的經濟性得到顯著提升,年平均風速5米/秒的項目,年利用小時數能夠達到2000小時以上。因此,未來,中東部和南方地區風電開發仍大有可為。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 心副總工、研究員張培群則詳細解讀了中國低風速地區風資源的新評估情況。據悉,在機組技術創新等因素的驅動下,全國80米高度風資源技術開發量從35億千瓦增加到42億千萬。其中,中東部和南方19?。▍^、市)低風速資源技術開發量由3億千瓦增加到10億千瓦。
接下來還舉行了幾場精彩的高峰論壇。
目前,要發展好低風速風電,亟需破除體制機制束縛。其中,部門之間的協調尤為重要,如何建立協調機制,使風電在有形的規則內有序發展,是當前一項迫切的任務。高峰論壇一以“政企論壇—協調發展不是口號”為主題,嘉賓通過主題發言和圓桌對話的方式,共同探討了政策協調機制的搭建。
第 二場是以“技術與成本的天平”為主題的CEO論壇。低風速地區風電開發面臨地形多樣、風況復雜等問題,準確測風、準確評估發電量、精細化設計風電場是必然要求;長葉片、高塔筒等低風速機組技術以及定制化設計增加了設備成本;復雜的開發條件也推高了建設成本。本場論壇邀請嘉賓暢談創新增長方式,尋找定制化技術與降低成本之間的平衡。
此外,如何使分散式風電開發惠及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實現風電與民生的和諧共榮,也成為當前的一個重要議題。在以“分散式風電論壇—縣域經濟的新引擎”為主題的高峰論壇三中,地方市、縣政府和企業代表共同探討分散式風電開發的一站式服務方案,并一致認為推動分散式風電大發展,能夠帶動地方產業結構調整,減輕環保壓力,為縣域經濟注入新動力。
6月30日,“低風速風電技術”和“低風速風場設計”兩個技術專題論壇相繼召開,多位企業技術負責人圍繞低風速環境發電機技術、山地低風速風電場設計解決方案、智能化運維等議題進行多場演講。